TW 貧富差距. ( 吃的文化,痴的童話。)

TW 貧富差距. ( 吃的文化,痴的童話。)
-----
News Info:
11/2/15 一張「台北捷運路線圖」遊歷台北貧富差距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39624/

10/30/15 五星飯店吃到飽 CP值幻術全破解
http://bit.ly/1MFqvp 
   #一整個混吃等死的養成

11/3/15 中餐丙檢變難!考「水花」刀工 小吃店衝擊大
http://bit.ly/1MFqMca
FB: https://goo.gl/7HdeI8
-
11/3/15 中餐丙級加考「水花」刀工 網友:滷肉要刻皮卡丘?
http://bit.ly/1Pjl2Ue

FB 底下留言還挺好笑的。

小吃店需要廚師執照嗎??那7/11 賣吃的需要啥執照?

#茶葉蛋需要雕花唄。
---------------------------------------
吃的文化,痴的童話。

  動物,不管哪一種,都要吃,吃啥東西,看起來是種自然的本能,弱肉強食,天經地義?

  青蛙,只吃蒼蠅?

  豹子,只吃跑不過牠的生物?

  螞蟻,只吃地上撿到的東西?

  鯨魚,只吃深海裡頭咱們不知道的東東?

  這些奇生異物,都有一種他們特定的食物,特別的偏食。。

  話說,人類是萬物之靈,所以,吃的東西,特別多,特別雜。。

  動物不吃的,人都可以吃,尤其是,中國人,或華人,或,廣東人,香港人,台灣人,等等等。。

  ** 這世界上,明明是同一種族的人卻偏偏要分割那麼多名稱,還挺計較的。。

  實際上,不管你喜愛自稱是啥人,當代華人界的飲食習性,基本上,都屬於一統狀態。。

  全世界的華人,都有種習慣,

  那就是:越便宜越好,最好不要錢。不要錢不是重點,重點是:要我付錢了就要是要吃到飽。

  沒吃到飽那也要菜色精緻,便宜又大碗,用料精緻,道地精美,色香味俱全。

  講了半天,華人飲食特色就是一個 “貪”。
 

  因為貪,所以有了八大菜系,有了“滑溜炒烹炸蒸燜煮煎拔” 這種其它民族根本想不出來的料理方式。

  時至今日,當真所有華人都會“吃”嗎???

  不管你再怎麼講究吃的文化,都要面對一個現實:啊你口袋裡頭,有多少錢呢??

  有多少錢,吃多少東西,吃多少等級,這是一種很基本的比例數學。

  不知道何時開始,“用最少的錢,吃最大的價值”,成了多數華人心目中的境界。嚮往非常~~

  因為民眾市場走向如此,導致中港臺各類餐飲界最後也引入此不歸路上。一整個無法回頭。

  很久,很久以前就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台灣號稱是素食餐飲界的發源重地,各式各樣的素菜系列一堆,據說生意也好得不得了。

  但,莫名其妙的是,這類的素食餐飲,都是,“吃到飽”集團。。而且,找不到“ 純素菜  -- > 生菜沙拉 ”

  明查暗訪所謂的素食者後理解到:台灣的素食者,是不吃純素菜的。。 更不吃生菜沙拉。

  他們一定要吃豆制類食品:例如,素雞,素鵝,素五更腸旺,素牛雜,素火鍋,素xxxxxx。。

  嗯,他們是吃素的。

  據說,這類種族出遊時,總是讓人愛恨交織。。。

  台灣吃素的民族,基本上要討論的話,可以另闢一本論文研究來細講。

  全世界的素食者,只有台灣出產的最,GY, GG又YY。

  那,既然台灣的素食界,這樣的愛吃豆制類副食品,那,借問一下喔:台灣哪時候有生產那麼多的豆類呢???

  印象中是沒有喔。。 那麼,豆子從哪來?? 有機,還是基因改造?

  愛吃素雞喔,請盡量。。

  自然,非素食者是佔大多數的,但,走片台灣大街小巷,一種沒有吃到飽就沒生意的現象也經常發生。

  台灣人,真的愛吃火鍋嗎?愛吃燒烤嗎?Nope~  那是因為多數都是“吃到飽”。

  連泰國菜到台灣都能搞倒成了“吃到飽”,限時兩小時。

  全世界,只有台灣能發明出五星級飯店下午茶是吃到飽。特別的是,正餐時間沒啥人,下午兩點到四點,人滿為患。因為,價錢便宜。

  老實講,是個讓人難以理解的世界。。

  吃飽太閒,太閒就吃到飽。應該是台灣的飲食寫照。


  那,究竟華人是會不會吃啊???

  首先,咱們要認清楚一件事:台灣島,從來就沒有輪胎公司認證過的餐廳。。

  所以,請千萬不要說:台灣有米其林幾星幾星的餐廳。因為,根本沒有。從來都沒有過。

  法國米其林輪胎公司,從來就沒有到台灣考察過,所以,台灣所打的名號,都是:詐欺。

  那,為啥會有所謂的“米其林餐廳”呢???

  很簡單囉,世界上其它“先進地區”的餐廳,榮幸的獲得米其林星星獎項,而有生意頭腦的就,開個分店在台灣。

  開個分店在台灣,並不代表那就是“米其林餐廳”。。

  “米其林餐廳”的定義,是在於頭號主廚的手藝,並不是全源在於餐廳本身。

  所以,你台灣要去加盟米其林餐廳的連鎖,也沒有用。。

  大中華地區,只有香港有被輪胎公司評鑑過; 亞洲,只有日本與香港。

  你怎麼找,也找不到,台灣。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Michelin_starred_restaurants
 
  為什麼呢???

  台灣買了那麼多輪胎,怎麼就沒有星星加持?! #來自輪胎的星星。

  這道理很簡單,咱們問一個問題好了:

  請問,鼎泰豐的主廚是誰???

  鼎泰豐,算是台式餐飲裡頭的翹楚,對外籍客是最生色服務俱佳的餐廳,那,誰知道它的主廚是啥東東??

  對華人來說,主廚是啥東東,不重要,也不 care, 吃個東西,誰理你主廚是啥鬼。。

  更何況,鼎泰豐只有小籠包是現做的,其它都是中央廚房配置分發的,在各個餐廳加熱而已。要米其林星星,別傻了。


  理解了吧?連大中國內各式各樣的菜系餐飲,到現在為止,半顆米其林星星都沒有。

  歐美邏輯,與華人邏輯,根本是南轅北轍。

  故,當看到香港某個一星的東東,想賺錢想瘋了到台灣開加盟店時,傻傻的台灣群眾,乖乖排隊四五個小時去吃“便宜貨”。。
  Well, 台灣人是挺好騙的。。價位高的假米其林因為價位高,消費群眾有限,那便宜的港式飲茶,就能搞到一窩蜂地呆呆上門。

  這是認知問題還是腦子不好使?
 

  絕大多數的華人飲食,都是色香味俱全,導致,多數華人,根本不知道食材的原味,“長啥樣子”。

  菜沒菜樣,肉沒肉樣,過度加味重調味,味素加工,以最便宜成本搞最大回收。

  今天,在世界上任何華人餐廳,能乖乖的用原料食材烹煮出一道麻婆豆腐,就算是有本事了。

  是的,最簡單的麻婆豆腐,都不會做。。 這就是當今的華人餐飲界。

  去餐廳吃飯的,多數是不會去注意到,那一堆一桶一桶的是啥東東。。

  就像去買手搖杯的,不會去看上面那一堆堆的調味料是啥。

  化學加工調味,多數華人餐廳,若把這東西拿掉時,煮出來的菜,幾本上連豬都不吃。。

  一小茶匙的化學調料,大概可以搞出四五道菜,而那些所謂的廚師,卻是大把大把地往鍋裡頭倒。。啊不然你怎麼會覺得色香味俱全勒?

  吃不出來喔?

  絕大多數量產的東西,都不是東西。。

  五星級飯店吃到飽。。 吃啥呢?


  印象中,早期以前到台灣時,很多善心人士都喜歡拖我們去夜市。。說那是台灣飲食文化。。

  嗯,從頭走到尾,原則上是根本不想待在那種地方,但友人很熱情,只好勉強的將就吃一下。。

  喔,基隆廟口螃蟹。。 大排長龍。

  朋友問說要不要吃,我直接回絕。

  那超級便宜的價錢,加上不知死了多久的螃蟹,再混上奶油乳酪去烤。。 而那些顧客個個滿足的模樣,直讓人心嘆。

  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為何島民要排隊去吃那種垃圾呢?? 還一副美味佳餚的享受樣?

  明明可以吃活的螃蟹不吃,卻要去吃加工屍體。就因為便宜?!

  所有台灣夜市裡頭,七成以上都是垃圾食物,九成都是炸的食品。

  若你在旁觀看,夜市的炸鍋油,大概是幾個禮拜有可能換一次喔?外加前幾年又爆發食用油的問題。。

  這是一整個垃圾吃垃圾大的觀念嗎??

  台灣島,明明可以有新鮮的生猛海鮮,大眾卻要去吃冷凍屍體?就因為:價錢便宜?

  再好的健保體制,也無法治癒不當飲食。

  台灣島,不就是洗腎率全世界領先嗎?

  所有的“吃到飽”,不就是讓你“腎不保”。

  飲食養生,飲食喪生。

  假使,你家周遭,小本經營的餐飲店,開始一間一間的歇業了,換成一堆一堆的連鎖店時,你,就該當心了。

  華人邏輯的成本考量,若非真的沒利潤了,它是不會歇業的。

  而當小成本的餐飲店歇業了,集團連鎖店卻一間蹦耀一間,
價位又便宜時,其成本食材壓榨,你就可以想像。

  多數華人集團都不是善心營業為主,當成本食材壓榨過渡時,其經營法則,你大概也不會想知道。
 
  那,居住在歐美的華人,那就更有趣了。

  絕大多數的移居華人,都離不開亞洲文化,也不知道是一種懷念故土,還是無法融入當地社會的表象。

  請注意,是“移居”,而不是“移民”。

  移居華人,多數會選擇洛杉磯,紐約,舊金山灣區。其生活,離不開大中華地區文化新聞飲食。

  甚至買個菜,都一定要到華裔超市,總覺得:那才是買菜的地方,因為,熟悉又便宜。。

  自認為有些水平的,會自覺的要“有機”,所以會到 Whole Food, Trader Joe 等,標榜有機的超級市場。。

  本人是從來不覺得 "Whole Food" 有啥值得高價購買的,當然,近來它也被抓包很多次了。。市場行銷,向來是美國的強項。

  認真的來講,亞裔超級市場裡頭所賣的東西,並沒有,特別便宜,而且,品質,也都很差。。

  以生鮮蔬菜肉類海鮮來講,亞裔超市裡頭的品質,很奇怪的,都不知從哪進的貨,總是能差主流市場一大截。

  當然,Walmart 也是,有賣菜的。。只要你吃的習慣,它也很便宜。

  任何社區,總是會有主流超市與亞裔超市,只要你願意去細心比較時,你就會知道差別在哪。

  非常有趣的是,洛杉磯多數華人重災區裡頭,原本的白人主流市場,都被低價俗氣的亞裔超市趕跑了,因為社區結構變化所致。

  事實上,買個菜,是不需要會講英文的。。 真的。東西丟上結帳檯,刷刷條碼刷個卡就結束了。話都可以不用講。

  再不然,現在一堆無人刷碼結帳檯,更是不用跟人接觸。 對於害羞的華人來講,是不錯的選擇。

  從小到美國來的發現,亞裔超級市場,不管是華人,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菲律賓人,印度人,所開的超級市場,總是能夠創造出一種萌萌的灰滅感。。大大的空間,總是能夠把走道堆的像倉庫,而地上都,髒髒的。。甚至結帳檯都能夠保養得像是上個世紀的產品。

  身為亞裔,老實講,對於這套經商本領,真是望塵莫及。

  甚至有一次到新加坡壓馬路時,也發現,越是乾淨整齊的地方,越是沒人。越是雜亂狹小壅擠的地方,生意越好。

  由此而知,亞裔華人,多數都有種自我壓迫疾病。非得不斷的自我壓縮才會感到幸福。居住環境,飲食嗜好,都能夠表現出來。

  旅居歐美的華人,總是能夠把自己再套入狹小的亞洲生活圈。

  當你能夠離開亞洲時,難道,不能夠放開手腳的去體驗歐美當地文化的不同嗎?

  連最簡單的飲食,一堆堆的老移居人士,都能夠:沒吃過,不知道,沒想過。。

  那,你/妳,出國移居三四十年是幹啥的??

  清朝末年的老華僑,不管是被裝成豬仔或詐欺而出清朝,你都可以說是文化程度不深,所以只能待在世界各地的中國城。

  那,七八零年代移居歐美的人士,不是該程度比較高些嗎???

  怎麼,還是多數離不開亞洲呢?甚至,妳家周遭的“主流餐廳”,都沒吃過。。 Denny's 走都沒走進去過。只知道麥當勞,因為孩子小時候要吃兒童餐。。順道要那玩具。

  然後,一堆留學歐美的高材生,連跟餐廳的服務生溝通都有問題?!! 菜單也看不懂。。
  My God~~ 原來,一堆人,連吃,都不會。。

  台灣來的客戶,都會問一個問題:啥!這不是套餐喔?!

  。。。。 誰跟你說歐美餐都是套餐的? 那只是台灣餐飲業的白痴作法。
  NT$399 套餐,有沙拉吃到飽,又有主餐,再來甜點咖啡。。 嗯,貴婦餐廳。

  貴婦,還挺便宜的喔。。二十塊美金不到就解決了。

  自然,台灣人,走到全世界都會覺得:“好貴喔~~~~~”。

  這,不是貧富差距的問題,這是,台灣社會的病態。

  台灣的問題,不在於沒有錢,而是:捨不得花錢。

  長期的捨不得花錢,造就錢就要花的超乎所值,變得各個階層都在壓縮成本省錢。

  越壓越便宜,品質越壓越奇怪,人也越壓越無知。

  這堆東西,都可以說是,四五年級年代所搞出來的垃圾。財團政府搞出來的劣質文化。

  這股劣質邏輯,也被移居人士帶到各處歐美移居場所,像病毒般的蔓延。

  你以為,這是上一代,或是上上一代才有的特質嗎?
  No, No, No, 這種 “勤儉的美德”,都有轉移到下一代,甚至在 ABC, CBC, 等海外所出生的下一代中。

  原來,摳門,也是會遺傳的。。厲害吧~

  貧富差距,跟摳不摳門沒有直接關係,但,“華式勤儉”,你倒是可以在全球各地華人圈中可以體現。

  對,你是會在亞裔超市裡頭,看到老太太與那青年孩子,在那一顆一顆的挑選水果,甚至偶爾拿起來試吃龍眼葡萄等小型水果。。雖然,超市裡頭,早就一包一包包的好好的了。。 但,
“華式勤儉”,總能超市當自家的拆開來重新檢驗一番。這行為,因為中國移居者的拓廣而延伸到各處華裔重災區內各式民族的商場超市了。旁若無人地自在雍容。

  應該說,華人,很重視吃。也很愛吃,卻很白痴。

  過度重視低價飲食的結果,只會造成一代一代的
“華式勤儉”,痴的童話。

  品質與價錢,絕對有一定的比例,而當這種比例開始體現一種非常不合常理的現象時,你的健康,其實,真的比金錢重要。

  吃到飽,假使你有到賭城拉斯維加斯的旅館,你就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種族的吃相,而亞裔青年那種專吃螃蟹腳七八盤的貪婪行為,確實會讓人不禁心嘆,什麼樣的父母家庭,能夠教養出那樣的下一代,而他的再下一代,又能夠好到哪去呢?
  Google 創舉的員工免錢餐飲福利,都能夠讓華裔工程師去貪賺小利,為了賺美金二十塊,帶領陌生人入內狂吃。。

  歐美公司的這種福利,本身根本不會限制員工帶誰去享用免費食物,但,就只有華裔會動這種貪小便宜的賤舉動,到底是想證明華人有多 low, 還是覺得歐美公司太白癡?? 蠢到讓你去鑽這種漏洞?東窗事發後,高年薪的工作沒了,在履歷表上一個大污點,你認為,這種因小失大的舉動,是,佔便宜嗎??

  吃的文化,能夠體現一個民族,一個人的氣質。你,真的懂嗎?

  每個人都需要吃,但,用哪種吃法,就取決於個人,家庭的教養了。

  貪,誰不貪?

  能夠控制貪的體現,就是水平。

  貧富差距,不是理由,吃的文化,造成痴的童話。

  純純的土豆,也是美味。偏偏一堆華人不懂。

  妳,會吃,還是痴?

---
-TonyT
Nov. 3rd, '15
@Toga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壬寅2022 🐯

iPhone 3G exp...

-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