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sia Trip Finalization Thoughts, 09/3/1 – 4/12; CH Version
Russia Trip Finalization Thoughts, 09/3/1 – 4/12
冬雪,春初;雪融,飄雪;
俄羅斯的旅程接近尾聲了,一切也將回到原點了;即將回去的原點,是否有些變化呢?
俄羅斯,當我說要來這當義工時,一些親朋好友的錯愕與不解:
’有必要跑那麼遠去當義工嗎?’
‘為什麼不到中國或是台灣呢?’
‘到那裏要注意喔,生活水準喔~ …….’
‘要當義工還要花那麼多錢喔?’。
諸如此類的關注等等; 的確,讓我有些不適。。。
我應該算是在國外長大的吧,人生中的過程,應該不是乖乖的讀書和工作,或是找個看似門當戶對的對象,然後就如此把自認為是的傳統傳下去。。。
人 生中,自以為是的道理,和強加諸在他人身上的道德觀念才是讓人不可忍受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基礎和經驗。。 不反對對年輕人訴說自身的體驗,但是千萬不要強迫每個人跟你一樣。。因為,你不是他,你再行,也沒多厲害。。通常都是半吊子才愛對他人洗腦。。 也許我也會犯這種毛病,但希望我都能及時發現和收斂。。
有教無類,孔老夫子的身體力行,可惜後世的中國人們並沒有認真學習多少。。 因為,有教無類,最累的那個人就是老夫子。。 他老先生周遊列國時似乎不是入住五星級大酒店或是三餐海味三珍。。 現代的教師們,嗯,其實挺好命的。。
現代能夠當夫子的人物,其實,挺少的。。 一樣教材,能混多久就混多久,保持著不必要就別換的原則。。 中國人,挺省的。。 專注的就是分數,學生可以升上哪裡等。。
--
義工,這個在亞洲社會,和現代歐美年輕人中已經被漸漸歪曲的定義,在這次的旅程中,幾乎一覽無遺。。 好的,壞的,混的。。 都有。。
亞洲社會,義工是新鮮貨;歐美社會,義工是加分的因素。。 真正付出心意的,其實都算少數。。
我滿幸運的,跟我同時開始的 St 和已經先在這混了三禮拜的 Ml 和 Sp 都屬於熱血好青年,當我們看到那群小孩老人們時,我們的行為就已經訴說了一切。。 這應該是這六個禮拜的理想組合。。
我 所汗顏的是,ML 不過是個 18 歲的倫敦小姑娘,卻一個人趁著上大學前的半年時間,充分的利用: 先是自己一人到聖彼得市打混一個禮拜,再來就是六個禮拜的時間在這當義工;後再花兩禮拜時間到莫斯科;然後一個人搭那穿越西伯利亞的火車到西伯利亞,蒙 古,和北京。。 大約到北京時是五月初。。 這也就算了,還要混到土耳其等等,一直要到六月底不止。。
喔,忘了說,她剛到俄羅斯時一句俄 文都不會。。到要離開時已經可以稍微溝通;還在找可否到蒙古,土耳其等當義工。 基本上她小姐是充分利用背包族模式和 couch surfing,所以她這一路所多認識的朋友可以說是堆如山。。 在三月初我們幫她慶祝 19 歲生日時可以看出。。我和 St 後來到聖彼得時也是受到一位她小姐在那偶遇的朋友的熱心招待。。 還真讓我發現熱心人士還不少說。。
小妹妹將來的希望是可以到聯合國工作,幫助那些真正需要關心的人,而不是所謂的台面式救助。。。
另外,她不屬於有錢人的行列,屬於中等單親家庭,並非錢多的沒地方花的。。 從她的言語和花費就知道了。。
這,是我到俄羅斯的第一個驚喜。。 因為,她小妹做的事,不要說我 18, 19 歲那時,就算是現在的我,也不太可能去做的。。 我,很訝異她那些行為,與她的年紀,實在不符。。 也讓我想想那亞洲父母們,似乎也不可能讓小孩們做這等事。。 簡直是天方夜譚。。
就當我想說也許現代的年輕人都那麼富有慈悲心時,馬上就來了一個幾乎南轅北轍的例子。。
美 國紐約的 Gn… 20 歲。。 老實講。。 一天還沒完我已經要昏倒了。。 講的是都很好聽啦,不過做得嘛,是有些差距說。。 也許是 ML 的印象接近完美說。。 兩人在一起時就會不由得的來稍微比比。。 也許人是不能比的。。 所以,還是別比較好。。 好佳在只有一個禮拜說。。
一個人,或是人出門時,對於飲食方面的話,老實講,都應該要算是能吃就好,除非是妳有些不能吃的理由。。 例如: ML 不能吃番茄和香菇,ST 不能吃蛋,都會導致過敏和一些身體上的因素。。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嘛,若是沒事到外地時妳還挑三揀四的不吃東西,浪費主人的食物時,那可有趣的。。 GN 其實還好,只是挑些主食不吃而已。。 再下一個禮拜來的 KT 可就把這浪費文化發揮的厲害了。。
當 我跟 ST 混到只剩下 KT 在時,這個德州來的 19 歲小姑娘可真是讓一堆人不知道要說什麼了。。 首先是要求要換房間,早上五,六點就一堆電話把這的負責人吵醒,她老媽的一通和紐約接洽人的一通。。 說是 KT 有些不適應所以想換到離我們近些的房間。。 嗯,好像也還合理說。。
接下來一個禮拜的飲食時間我們就看到她如何的表演浪費食物。。 搞得負責人一副我們還需要幫妳叫菜嗎?根本是浪費錢說。。 全套餐有稍微動一下就偷笑了。。
出 外吃飯,好不好吃是一回事,可妳吃不吃可就很清楚的讓她人給妳評價了。。 對於一個從經濟動盪中走出來的國家,妳這種浪費行為,是屬於非常不可原諒的。。 妳不吃沒人管妳,不過還在嘲笑老爺爺司機把妳浪費的食物打包回去時,那我就認為這小妹妹非常的不懂事。。 來當所謂的義工不過是春假打發時間而已。。
三位 19, 20 歲的小妹妹有這麼大的差距,這真是不知該如何說才好;偏偏兩位不怎麼上相的還是從美國來的。。 雖說 ML 屬於早熟型的,不過三位一比較可真是天差地遠。。
義工,是個名詞,有沒有做什麼,是從內心發出的。。 這,其實從妳的行為舉止上就很明顯了。。
這, 是我從這些義工群中所觀察到的。。 不可否認的,來這當義工的都花了一筆不少的錢,也是這個機構的不同處;但是每個人花的錢,都會有不同的影響。。 金錢是一種轉換名詞,在大部分西方的觀點中,生活不止是為了錢;其實也是說,扣除所花費用外,您,付出的真正心意有多少。。 善念與惡念,都是一個心念之間。。
--
基本上,我是屬於一個異類,因為這個組織幾乎很少有亞洲人,尤其是來到俄羅斯這地方。。 所以,我還滿受歡迎的。。 硬是被負責人坳了一個關於中國與台灣的演講。。還好我電腦裡有些照片,前幾年到處混的地方還多,才讓她們聽得滿意和多多了解亞洲的風土民情。。
其 實,講的是有些心虛說。。 因為那些中國自古以來應該要存在的傳統道德禮數,老實講,我並不覺得妳在中國或台灣可以找到,隨手可得。。 過度西方化的結果就是現代的中國人,挺沒有傳統的。。 禮義廉恥,扶危而不亂,上善若水等。。 我自己都很想知道要去哪裡找說。。 不過在外人面前還是要多多述說些自家文化的精隨。。 免得被人恥笑。。
講的時候其實我一直在想: 我認識的人中,或是亞洲人會有類似ML 小妹之類的善心人士嗎?? 看著 ML 專注於我的講說,我想這小妹的小腦袋又不知在思考什麼了。。 基本上我算是還騙到一些無知的老人小孩們。。 至少對於中國與台灣,她們的興趣很大。。 也許將來就換做是我在亞洲替她們翻譯了。。 如果發生時,我會很樂意的,這是一種文化的交流,我想是很有價值的。。
--
也許是這些年老人院的老人看多了,當我和俄羅斯的老人們接觸時,那一種莫名的感動就不知不覺得上了心頭。。
這裡的老人,一年之中只能到老人中心兩次,每次三個禮拜;因為政府的經費不夠。。 理論上,一個老人一年只能到老人中心六個禮拜。。
所 以當我看到那些老人時,每個老人都是一副開心的樣子,對於我們這些外來人士都是一副問題多多和想知道更多的樣子。她們的禮儀等,你可以看出,雖然不屬於上 流社會可是那一股文化的精隨就註在她們的臉上,每個都讓你覺得她應該屬於大家閨秀似的。。細談之下才知道,她們多半都是從工廠退休的老人家,工人或是會計 等。。這,是讓我非常訝異的。。
回想起在灣區時那些所謂的中上流老人家,怎麼看怎麼像是在做工的。。還一副不知道在跩什麼。。 有錢的話,您在老人院打發時間嗎??
這文化或是氣質。。 我想,應該是模仿不來的吧??
在這老人院打混的插曲是,一個老太太抓著我說要學太極。。 都是我那翻譯 OG 惹的禍,看來我那次的講說都勾起她們的興趣說。。 搞得我要結束前還要表演一小段太極讓她們過過癮。。 至於要不要教嘛。。 有時間再說。。
--
小孩們:
在這最主要的就是照顧小孩子們。。
小孩是每個文化的傳承,也屬於該注重的一個族群;不過真正能落實的其實不多。。
這裡常去的是介於父母與孤兒院中間的暫時收留所,一般來說是三歲以下,六到九歲等;
兒童醫院:行為偏差異常,智力緩慢等。
住宿學校:學習能力弱跟智力緩慢等。
課後中心:給低收入家庭的課後中心。
基本上我這六個禮拜是每個地方都混了很熟了。。 進入兒童醫院時前仆後繼的擁抱,課後中心的教導,住宿學校的遊戲,收留所的幼兒嗄語。。 每個地方都是個揪心處,離開時的不捨,和這些小孩們的微笑與聰慧,加上她們的氣質;妳真的會覺得奇怪她們為何會在那些地方。。
某 日我還特地和 OG 詢問,若是那收留所的小孩們真的要被送到孤兒院時,麻煩通知一聲,我想我可以想辦法領養她們的。。 孤兒院,多半是沒有辦法全面照顧的。。 這些從兒童醫院的設備與醫護人員就看得出來了。。 在那工作的多半是不情願的。。相對付出的愛心就比住宿學校與收留所少了很多之很多。。 若是讓那些小孩們從充滿愛心的收留所移到孤兒院,那下場是可知的。。 孩童的成長少了父母的呵護就挺缺乏的了,還要受到那些不情不願的看護人員的眼色。。 真是。。
說到這我就想到 OG 問我的:你將來會有自己的小孩,不需要領養吧? 這其實跟我在江西時一位老學究問的一樣。。 他也是不理解外國人的領養風氣和深意。。
對於我來說,自己的小孩或是領養,是一樣的。。 小孩子好不好,跟血緣的關係不太大。。 沒人說跟你有正統血緣就比別人的好。。古代所謂的皇家血脈,都生出些特立獨行的才子佳人。。 重點是父母師長會不會教,和如何教導那小孩。。血緣。。 沒有多大的影響。。
見過很多不孕的夫妻,老的,年輕的都有;每次聽她們在訴說著不孕的苦惱時就覺得挺好笑。。一方面是關於公婆父母的壓力,一方面是她們自述。。 血緣,也許有用,不過照她們的觀念,也許她們是不應該有自己的小孩。 很冷血的說一句: 也許,老天是開眼的。。
可惜的是挺多的中國人非得要有自己的血緣和傳承。。 老一輩的是如此觀念,一些年輕人也是如此。。 如果那麼有愛心和愛小孩的話,那麼,為什麼一定要是妳自己的血緣呢?? 如果非是妳的血緣才會有愛心的話,那麼您所謂的愛心,可能比那有限公司還有限說。。
妳知道為何那麼多老美要世界各地去領養小孩嗎? 當然,稱差不齊,一竿子是永遠不能打翻一船人的;不過某些老夫婦領養小孩一是因為自己的小孩長大了,二是也想要打發時間。。 可妳知道她們是怎麼領養的嗎?
一般的老中們,領養小孩後最好是那小孩永遠不知道她是被領養的。。
一些老美們,卻相反;她們讓她學習她的母語,和與家鄉中的家人連繫,如果有家人的話;三不五時帶回家鄉與親人見面;如果沒有的話,據說當我離開時會有一位單親媽媽將帶著多年前收養的兩個女孩回到俄羅斯來做義工。
這些人收養小孩不是把她們變成美國人,而是讓她們有更好的學習機會,然後將來有機會回到家鄉去改變家鄉的不全之處。這,也是我跟 OG 講的,因為養個自私自利的親生小孩,還不如造就些對社會有幫助的精英。。。
當 我與這麼一群小孩們接觸時,心中的某些想法,不由自主的就會發起。。 事後想想發現,同樣是處於弱勢與需要人幫助的小孩們,為什麼她們多半就偏偏比亞洲小孩討喜呢?? 這跟歐美的殘疾人士大多一定比亞洲的要來的寬心和不會怨天恨地相似。。 這,是我們的文化出了問題嗎??還是什麼? 我不理解。。
人的心態的確可以左右一切。。 你的個性,情緒都是寫在臉上的。。 行為,言語,加起來都是妳的氣質走向。。
有人教過我,一個國家的經濟如何,去看看小學生就可以預測了。。 那麼,一個國家的文化如何,應該可就看看它是如何對待這些弱勢團體的。。
中國人所謂的五千年儒家教養,禮運大同等。。 我想,等我這兩年有機會再多去中國和台灣時,我會特別去觀察的。。 希望跟十多年前相比,能夠是進步。。 我,很期待。
--
雪靜,風起,落葉無影。。
雪融,雨落,朝陽涵碧。。
風寒,心暖,北國溫情。。
風止,結行,歸國滿琴。。
--
人生中都會有不同的行腳,每一段都是無可凝比的經驗;
這段俄羅斯之旅,走的是不同的角度,學習到了不同的經驗;
不論將來如何,這都是一場低調而甜美的邂遇,在我的思想裡,它一定會佔有一片天。
這片天該如何成長,我不知道,不過,成長的過程中,我會不一樣;
不論我有否能力改變天,我所在的周遭,空氣絕對會與它人不同,因為它絕對多了愛。。。
-蔡維桐
@ Yaroslavl Russia, 4/5/09.
--
這真的是一個挺奇妙的行腳;就當我認為一切都該結束時,又來了一批讓我驚豔的組合。。 這,實在是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一切如禪宗所語,只可意會,不能言傳,身體力行而認知。
四 月五日晚,一群五人泱泱而至,應是我待這時義工人數最多時,一對朋友,與一家三口:父母帶著十七歲的女兒,母女才剛從 Honduras 義工服務結束沒多久。晚餐時就融入的招待時的對話,後才發現還有一位未到,因為飛機延誤而要改搭其它飛機,所以可憐的AS 還要趕去機場等待。。
四 月六日: 一切如往,想說也只是多了六位共同工作者而已,沒想到這群人倒挺有趣的,馬上就融入了和諧的社交談話中;我與那一家三口倒是言語相通,談天說地的一概亂 通。。 因為他們六位都是只待一個禮拜,所以多少會有些緊張,加上時間不多,都想要馬上融入到該有的身分裡面,立即上岡似的。。
老 實講,也許是待了一段時間,我不覺得這需要什麼特別的準備說,其實你就是有真正發心就好了,你所做的,那些老人小孩,只要有覺得開心就行了,因為,不管妳 做什麼,妳都不能改變她們的環境,生活;她們要的,就只是那少許的關懷,真的不太多,和你準備了什麼與多少,都沒多大的關係。
不過嘛,有 人問問還是要仔細回答的。。 免得他人覺得我前五禮拜都在混日子。。 那老爸 Rn 就說,為什麼聽我講的話,好像每樣都很簡單似的。。。 這個嘛。。 不然你想要多難說?? 不說簡單些,你會上當喔?? 當你放開心胸而去服務時,才是最好的。。 那麼緊張要做啥?? 整自己喔?不嫌累嗎?既來之而安之。。 想那麼多幹嘛。。
看到她們每個都一副非要弄清楚的樣子,又讓我想到之前那兩位也是只待一禮拜的小姑娘們。。 唉,人,還真的是別比了。。
回想起來,這最後一個禮拜,居然是最熱鬧和有趣的,怎麼想也想不到說。。 真的是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效應。。 很多事情,寫也寫不出來,只能真心的存放在記憶裡。。
我 們一群八個義工,加上六七個當地的人員,簡直是在那一個禮拜裡,相處融洽不說,幾乎是認識一輩子的一群老友,所有的話題等,所做的一些事,和一些想法。。 老實說,我還真的沒有那種一碰面就那麼融入的經驗。。。 這種 synchronization 也太莫名了。。 當然,這與是我的最後一個禮拜和她們的唯一禮拜也有一些關係。。
那種氣氛也直接帶到了我們服務的地方,小孩們,老人們,全都被我們的一股 氣氛影響,都開放了很多;也是我要離開故,所有的小孩都流露出不捨,我和 SA 簡直是麻煩製造者,走到哪搞到哪。。 歡熱無限。。 其實,我倆倒真是最不捨的。。尤其是接近周五時。。我倆問題人物,根本越到後頭,人越瘋。。順帶的帶著一群小瘋子到處鬧。。那群醫護人員根本搞不清發生何 事。。 只能呆呆的。。
剛好也是這群朋友的到來,幫我沖淡了不少離別的氣氛,使得這一場聚會能夠更加的有價值。。 周五和周六NA 還安排我們去 jazz center and concert,這還真特別。。 我和ST之前都不用安排特別安排喔。。 真是。。
也是周末的相處,讓我們一群人更加的融洽和相知,這,真的是我都沒想到的。。 也許才是我這行腳的一個重點吧。。 人生,的確有不同的驚豔隨處在等妳。。。
我想,我應該還會找時間再回去幾次的。。 雖然有些地方我不苟同,但是孩童們的期望,真的是我不忍拒絕的。。 雖然我真的沒做什麼。。 有機會,有機會。。
@ SVO airport, 4/12/09.
--
-Tony Tsai
冬雪,春初;雪融,飄雪;
俄羅斯的旅程接近尾聲了,一切也將回到原點了;即將回去的原點,是否有些變化呢?
俄羅斯,當我說要來這當義工時,一些親朋好友的錯愕與不解:
’有必要跑那麼遠去當義工嗎?’
‘為什麼不到中國或是台灣呢?’
‘到那裏要注意喔,生活水準喔~ …….’
‘要當義工還要花那麼多錢喔?’。
諸如此類的關注等等; 的確,讓我有些不適。。。
我應該算是在國外長大的吧,人生中的過程,應該不是乖乖的讀書和工作,或是找個看似門當戶對的對象,然後就如此把自認為是的傳統傳下去。。。
人 生中,自以為是的道理,和強加諸在他人身上的道德觀念才是讓人不可忍受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基礎和經驗。。 不反對對年輕人訴說自身的體驗,但是千萬不要強迫每個人跟你一樣。。因為,你不是他,你再行,也沒多厲害。。通常都是半吊子才愛對他人洗腦。。 也許我也會犯這種毛病,但希望我都能及時發現和收斂。。
有教無類,孔老夫子的身體力行,可惜後世的中國人們並沒有認真學習多少。。 因為,有教無類,最累的那個人就是老夫子。。 他老先生周遊列國時似乎不是入住五星級大酒店或是三餐海味三珍。。 現代的教師們,嗯,其實挺好命的。。
現代能夠當夫子的人物,其實,挺少的。。 一樣教材,能混多久就混多久,保持著不必要就別換的原則。。 中國人,挺省的。。 專注的就是分數,學生可以升上哪裡等。。
--
義工,這個在亞洲社會,和現代歐美年輕人中已經被漸漸歪曲的定義,在這次的旅程中,幾乎一覽無遺。。 好的,壞的,混的。。 都有。。
亞洲社會,義工是新鮮貨;歐美社會,義工是加分的因素。。 真正付出心意的,其實都算少數。。
我滿幸運的,跟我同時開始的 St 和已經先在這混了三禮拜的 Ml 和 Sp 都屬於熱血好青年,當我們看到那群小孩老人們時,我們的行為就已經訴說了一切。。 這應該是這六個禮拜的理想組合。。
我 所汗顏的是,ML 不過是個 18 歲的倫敦小姑娘,卻一個人趁著上大學前的半年時間,充分的利用: 先是自己一人到聖彼得市打混一個禮拜,再來就是六個禮拜的時間在這當義工;後再花兩禮拜時間到莫斯科;然後一個人搭那穿越西伯利亞的火車到西伯利亞,蒙 古,和北京。。 大約到北京時是五月初。。 這也就算了,還要混到土耳其等等,一直要到六月底不止。。
喔,忘了說,她剛到俄羅斯時一句俄 文都不會。。到要離開時已經可以稍微溝通;還在找可否到蒙古,土耳其等當義工。 基本上她小姐是充分利用背包族模式和 couch surfing,所以她這一路所多認識的朋友可以說是堆如山。。 在三月初我們幫她慶祝 19 歲生日時可以看出。。我和 St 後來到聖彼得時也是受到一位她小姐在那偶遇的朋友的熱心招待。。 還真讓我發現熱心人士還不少說。。
小妹妹將來的希望是可以到聯合國工作,幫助那些真正需要關心的人,而不是所謂的台面式救助。。。
另外,她不屬於有錢人的行列,屬於中等單親家庭,並非錢多的沒地方花的。。 從她的言語和花費就知道了。。
這,是我到俄羅斯的第一個驚喜。。 因為,她小妹做的事,不要說我 18, 19 歲那時,就算是現在的我,也不太可能去做的。。 我,很訝異她那些行為,與她的年紀,實在不符。。 也讓我想想那亞洲父母們,似乎也不可能讓小孩們做這等事。。 簡直是天方夜譚。。
就當我想說也許現代的年輕人都那麼富有慈悲心時,馬上就來了一個幾乎南轅北轍的例子。。
美 國紐約的 Gn… 20 歲。。 老實講。。 一天還沒完我已經要昏倒了。。 講的是都很好聽啦,不過做得嘛,是有些差距說。。 也許是 ML 的印象接近完美說。。 兩人在一起時就會不由得的來稍微比比。。 也許人是不能比的。。 所以,還是別比較好。。 好佳在只有一個禮拜說。。
一個人,或是人出門時,對於飲食方面的話,老實講,都應該要算是能吃就好,除非是妳有些不能吃的理由。。 例如: ML 不能吃番茄和香菇,ST 不能吃蛋,都會導致過敏和一些身體上的因素。。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嘛,若是沒事到外地時妳還挑三揀四的不吃東西,浪費主人的食物時,那可有趣的。。 GN 其實還好,只是挑些主食不吃而已。。 再下一個禮拜來的 KT 可就把這浪費文化發揮的厲害了。。
當 我跟 ST 混到只剩下 KT 在時,這個德州來的 19 歲小姑娘可真是讓一堆人不知道要說什麼了。。 首先是要求要換房間,早上五,六點就一堆電話把這的負責人吵醒,她老媽的一通和紐約接洽人的一通。。 說是 KT 有些不適應所以想換到離我們近些的房間。。 嗯,好像也還合理說。。
接下來一個禮拜的飲食時間我們就看到她如何的表演浪費食物。。 搞得負責人一副我們還需要幫妳叫菜嗎?根本是浪費錢說。。 全套餐有稍微動一下就偷笑了。。
出 外吃飯,好不好吃是一回事,可妳吃不吃可就很清楚的讓她人給妳評價了。。 對於一個從經濟動盪中走出來的國家,妳這種浪費行為,是屬於非常不可原諒的。。 妳不吃沒人管妳,不過還在嘲笑老爺爺司機把妳浪費的食物打包回去時,那我就認為這小妹妹非常的不懂事。。 來當所謂的義工不過是春假打發時間而已。。
三位 19, 20 歲的小妹妹有這麼大的差距,這真是不知該如何說才好;偏偏兩位不怎麼上相的還是從美國來的。。 雖說 ML 屬於早熟型的,不過三位一比較可真是天差地遠。。
義工,是個名詞,有沒有做什麼,是從內心發出的。。 這,其實從妳的行為舉止上就很明顯了。。
這, 是我從這些義工群中所觀察到的。。 不可否認的,來這當義工的都花了一筆不少的錢,也是這個機構的不同處;但是每個人花的錢,都會有不同的影響。。 金錢是一種轉換名詞,在大部分西方的觀點中,生活不止是為了錢;其實也是說,扣除所花費用外,您,付出的真正心意有多少。。 善念與惡念,都是一個心念之間。。
--
基本上,我是屬於一個異類,因為這個組織幾乎很少有亞洲人,尤其是來到俄羅斯這地方。。 所以,我還滿受歡迎的。。 硬是被負責人坳了一個關於中國與台灣的演講。。還好我電腦裡有些照片,前幾年到處混的地方還多,才讓她們聽得滿意和多多了解亞洲的風土民情。。
其 實,講的是有些心虛說。。 因為那些中國自古以來應該要存在的傳統道德禮數,老實講,我並不覺得妳在中國或台灣可以找到,隨手可得。。 過度西方化的結果就是現代的中國人,挺沒有傳統的。。 禮義廉恥,扶危而不亂,上善若水等。。 我自己都很想知道要去哪裡找說。。 不過在外人面前還是要多多述說些自家文化的精隨。。 免得被人恥笑。。
講的時候其實我一直在想: 我認識的人中,或是亞洲人會有類似ML 小妹之類的善心人士嗎?? 看著 ML 專注於我的講說,我想這小妹的小腦袋又不知在思考什麼了。。 基本上我算是還騙到一些無知的老人小孩們。。 至少對於中國與台灣,她們的興趣很大。。 也許將來就換做是我在亞洲替她們翻譯了。。 如果發生時,我會很樂意的,這是一種文化的交流,我想是很有價值的。。
--
也許是這些年老人院的老人看多了,當我和俄羅斯的老人們接觸時,那一種莫名的感動就不知不覺得上了心頭。。
這裡的老人,一年之中只能到老人中心兩次,每次三個禮拜;因為政府的經費不夠。。 理論上,一個老人一年只能到老人中心六個禮拜。。
所 以當我看到那些老人時,每個老人都是一副開心的樣子,對於我們這些外來人士都是一副問題多多和想知道更多的樣子。她們的禮儀等,你可以看出,雖然不屬於上 流社會可是那一股文化的精隨就註在她們的臉上,每個都讓你覺得她應該屬於大家閨秀似的。。細談之下才知道,她們多半都是從工廠退休的老人家,工人或是會計 等。。這,是讓我非常訝異的。。
回想起在灣區時那些所謂的中上流老人家,怎麼看怎麼像是在做工的。。還一副不知道在跩什麼。。 有錢的話,您在老人院打發時間嗎??
這文化或是氣質。。 我想,應該是模仿不來的吧??
在這老人院打混的插曲是,一個老太太抓著我說要學太極。。 都是我那翻譯 OG 惹的禍,看來我那次的講說都勾起她們的興趣說。。 搞得我要結束前還要表演一小段太極讓她們過過癮。。 至於要不要教嘛。。 有時間再說。。
--
小孩們:
在這最主要的就是照顧小孩子們。。
小孩是每個文化的傳承,也屬於該注重的一個族群;不過真正能落實的其實不多。。
這裡常去的是介於父母與孤兒院中間的暫時收留所,一般來說是三歲以下,六到九歲等;
兒童醫院:行為偏差異常,智力緩慢等。
住宿學校:學習能力弱跟智力緩慢等。
課後中心:給低收入家庭的課後中心。
基本上我這六個禮拜是每個地方都混了很熟了。。 進入兒童醫院時前仆後繼的擁抱,課後中心的教導,住宿學校的遊戲,收留所的幼兒嗄語。。 每個地方都是個揪心處,離開時的不捨,和這些小孩們的微笑與聰慧,加上她們的氣質;妳真的會覺得奇怪她們為何會在那些地方。。
某 日我還特地和 OG 詢問,若是那收留所的小孩們真的要被送到孤兒院時,麻煩通知一聲,我想我可以想辦法領養她們的。。 孤兒院,多半是沒有辦法全面照顧的。。 這些從兒童醫院的設備與醫護人員就看得出來了。。 在那工作的多半是不情願的。。相對付出的愛心就比住宿學校與收留所少了很多之很多。。 若是讓那些小孩們從充滿愛心的收留所移到孤兒院,那下場是可知的。。 孩童的成長少了父母的呵護就挺缺乏的了,還要受到那些不情不願的看護人員的眼色。。 真是。。
說到這我就想到 OG 問我的:你將來會有自己的小孩,不需要領養吧? 這其實跟我在江西時一位老學究問的一樣。。 他也是不理解外國人的領養風氣和深意。。
對於我來說,自己的小孩或是領養,是一樣的。。 小孩子好不好,跟血緣的關係不太大。。 沒人說跟你有正統血緣就比別人的好。。古代所謂的皇家血脈,都生出些特立獨行的才子佳人。。 重點是父母師長會不會教,和如何教導那小孩。。血緣。。 沒有多大的影響。。
見過很多不孕的夫妻,老的,年輕的都有;每次聽她們在訴說著不孕的苦惱時就覺得挺好笑。。一方面是關於公婆父母的壓力,一方面是她們自述。。 血緣,也許有用,不過照她們的觀念,也許她們是不應該有自己的小孩。 很冷血的說一句: 也許,老天是開眼的。。
可惜的是挺多的中國人非得要有自己的血緣和傳承。。 老一輩的是如此觀念,一些年輕人也是如此。。 如果那麼有愛心和愛小孩的話,那麼,為什麼一定要是妳自己的血緣呢?? 如果非是妳的血緣才會有愛心的話,那麼您所謂的愛心,可能比那有限公司還有限說。。
妳知道為何那麼多老美要世界各地去領養小孩嗎? 當然,稱差不齊,一竿子是永遠不能打翻一船人的;不過某些老夫婦領養小孩一是因為自己的小孩長大了,二是也想要打發時間。。 可妳知道她們是怎麼領養的嗎?
一般的老中們,領養小孩後最好是那小孩永遠不知道她是被領養的。。
一些老美們,卻相反;她們讓她學習她的母語,和與家鄉中的家人連繫,如果有家人的話;三不五時帶回家鄉與親人見面;如果沒有的話,據說當我離開時會有一位單親媽媽將帶著多年前收養的兩個女孩回到俄羅斯來做義工。
這些人收養小孩不是把她們變成美國人,而是讓她們有更好的學習機會,然後將來有機會回到家鄉去改變家鄉的不全之處。這,也是我跟 OG 講的,因為養個自私自利的親生小孩,還不如造就些對社會有幫助的精英。。。
當 我與這麼一群小孩們接觸時,心中的某些想法,不由自主的就會發起。。 事後想想發現,同樣是處於弱勢與需要人幫助的小孩們,為什麼她們多半就偏偏比亞洲小孩討喜呢?? 這跟歐美的殘疾人士大多一定比亞洲的要來的寬心和不會怨天恨地相似。。 這,是我們的文化出了問題嗎??還是什麼? 我不理解。。
人的心態的確可以左右一切。。 你的個性,情緒都是寫在臉上的。。 行為,言語,加起來都是妳的氣質走向。。
有人教過我,一個國家的經濟如何,去看看小學生就可以預測了。。 那麼,一個國家的文化如何,應該可就看看它是如何對待這些弱勢團體的。。
中國人所謂的五千年儒家教養,禮運大同等。。 我想,等我這兩年有機會再多去中國和台灣時,我會特別去觀察的。。 希望跟十多年前相比,能夠是進步。。 我,很期待。
--
雪靜,風起,落葉無影。。
雪融,雨落,朝陽涵碧。。
風寒,心暖,北國溫情。。
風止,結行,歸國滿琴。。
--
人生中都會有不同的行腳,每一段都是無可凝比的經驗;
這段俄羅斯之旅,走的是不同的角度,學習到了不同的經驗;
不論將來如何,這都是一場低調而甜美的邂遇,在我的思想裡,它一定會佔有一片天。
這片天該如何成長,我不知道,不過,成長的過程中,我會不一樣;
不論我有否能力改變天,我所在的周遭,空氣絕對會與它人不同,因為它絕對多了愛。。。
-蔡維桐
@ Yaroslavl Russia, 4/5/09.
--
這真的是一個挺奇妙的行腳;就當我認為一切都該結束時,又來了一批讓我驚豔的組合。。 這,實在是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一切如禪宗所語,只可意會,不能言傳,身體力行而認知。
四 月五日晚,一群五人泱泱而至,應是我待這時義工人數最多時,一對朋友,與一家三口:父母帶著十七歲的女兒,母女才剛從 Honduras 義工服務結束沒多久。晚餐時就融入的招待時的對話,後才發現還有一位未到,因為飛機延誤而要改搭其它飛機,所以可憐的AS 還要趕去機場等待。。
四 月六日: 一切如往,想說也只是多了六位共同工作者而已,沒想到這群人倒挺有趣的,馬上就融入了和諧的社交談話中;我與那一家三口倒是言語相通,談天說地的一概亂 通。。 因為他們六位都是只待一個禮拜,所以多少會有些緊張,加上時間不多,都想要馬上融入到該有的身分裡面,立即上岡似的。。
老 實講,也許是待了一段時間,我不覺得這需要什麼特別的準備說,其實你就是有真正發心就好了,你所做的,那些老人小孩,只要有覺得開心就行了,因為,不管妳 做什麼,妳都不能改變她們的環境,生活;她們要的,就只是那少許的關懷,真的不太多,和你準備了什麼與多少,都沒多大的關係。
不過嘛,有 人問問還是要仔細回答的。。 免得他人覺得我前五禮拜都在混日子。。 那老爸 Rn 就說,為什麼聽我講的話,好像每樣都很簡單似的。。。 這個嘛。。 不然你想要多難說?? 不說簡單些,你會上當喔?? 當你放開心胸而去服務時,才是最好的。。 那麼緊張要做啥?? 整自己喔?不嫌累嗎?既來之而安之。。 想那麼多幹嘛。。
看到她們每個都一副非要弄清楚的樣子,又讓我想到之前那兩位也是只待一禮拜的小姑娘們。。 唉,人,還真的是別比了。。
回想起來,這最後一個禮拜,居然是最熱鬧和有趣的,怎麼想也想不到說。。 真的是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效應。。 很多事情,寫也寫不出來,只能真心的存放在記憶裡。。
我 們一群八個義工,加上六七個當地的人員,簡直是在那一個禮拜裡,相處融洽不說,幾乎是認識一輩子的一群老友,所有的話題等,所做的一些事,和一些想法。。 老實說,我還真的沒有那種一碰面就那麼融入的經驗。。。 這種 synchronization 也太莫名了。。 當然,這與是我的最後一個禮拜和她們的唯一禮拜也有一些關係。。
那種氣氛也直接帶到了我們服務的地方,小孩們,老人們,全都被我們的一股 氣氛影響,都開放了很多;也是我要離開故,所有的小孩都流露出不捨,我和 SA 簡直是麻煩製造者,走到哪搞到哪。。 歡熱無限。。 其實,我倆倒真是最不捨的。。尤其是接近周五時。。我倆問題人物,根本越到後頭,人越瘋。。順帶的帶著一群小瘋子到處鬧。。那群醫護人員根本搞不清發生何 事。。 只能呆呆的。。
剛好也是這群朋友的到來,幫我沖淡了不少離別的氣氛,使得這一場聚會能夠更加的有價值。。 周五和周六NA 還安排我們去 jazz center and concert,這還真特別。。 我和ST之前都不用安排特別安排喔。。 真是。。
也是周末的相處,讓我們一群人更加的融洽和相知,這,真的是我都沒想到的。。 也許才是我這行腳的一個重點吧。。 人生,的確有不同的驚豔隨處在等妳。。。
我想,我應該還會找時間再回去幾次的。。 雖然有些地方我不苟同,但是孩童們的期望,真的是我不忍拒絕的。。 雖然我真的沒做什麼。。 有機會,有機會。。
@ SVO airport, 4/12/09.
--
-Tony Tsai
Comments